1545

六词同题柳如是小像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女诗人。她与钱谦益的感情故事,惊世骇俗;她聪明伶俐,儒冠男装,与文人诗歌唱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心怀天下,纵谈时势,英气豪迈。其小像在古代才女中为数最多,文人才士题咏者更多,有人统计有百余家。

柳如是曾于1634年暮春时节和1636年正月初至二月末两次来过嘉定,嘉定的唐时升、程嘉燧、李元芳、徐元嘏、沈宏祖等诸先生轮流做东参与接待,留下了不少诗句和故事。清代,至少有六位嘉定文人,分别写有六首题柳如是小像的词,分别是程庭鹭、李曾裕、刘履芬、张修府、章树福和王庆勋。


程庭鹭《金缕曲·河东君像》

程庭鹭《金缕曲·河东君像》全词如下:

金粉消残劫。展生绡、蘼芜翠影,娉婷犹昔。沦落天涯逢知己,独向虞山心折。记半野、堂前初识。帘卷花阴春未晚,海棠开、一幅吟牋擘。私自幸,奉巾栉。

党魁北寺休重说,任纷纷、签名降表,复遭严黜。江总归来憔悴甚,赖有红妆侍侧。恰慰尔、颠毛垂白。还许蛾眉能殉主,料尚书、泉下多惭色。难合传,女中侠。

程庭鹭(1796—1858),清代画家、篆刻家。该词见于程庭鹭《縆秋词》,词中程庭鹭既描写了画中人物,也概括了柳如是的一生,不吝溢美之词,以“女中侠”三字评价和赞美她的品格。

程庭鹭看到的柳如是小像,时间已久远,小像历经浩劫、“金粉消残”。在程庭鹭看来,虽然画已老旧、皱褶,但画中的柳如是形态逼真,似乎还能感觉到美人姿态,美好如昔。

沦落天涯逢知己,独向虞山心折”句,提到说柳如是身世不幸,幼时被卖,后又被年逾花甲的退朝宰相强娶为妾,被迫离开后流落青楼,情感经历颇为坎坷。一次,柳如是一叶扁舟,男装打扮,来到常熟虞山下的半野堂,拜访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先生。两人一见如故,此后结为秦晋之好。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绛云楼和红豆馆,在暮春的江南、海棠花开的美好时节,两人读书吟诵、裁纸作诗、踏雪赏梅、泛舟垂钓。此时的柳如是内心可能暗暗感到,自己找到了想要的生活。

词的下阕开头说,钱谦益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既做过官,也受过牢狱之灾,经历太过复杂。而“签客降表”是钱谦益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兵临南京城下,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却被钱谦益拉住。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开城迎降。顺治三年正月,钱谦益赴京任礼部右侍郎,柳如是不愿随之北上。她的言行深刻影响了钱谦益,使其不久便称病辞归。后来,钱谦益因反清案牵连入狱,也全靠柳如是四处奔走才得以相救。之后二人移居常熟红豆山庄,重建“绛云楼”收藏古籍善本。

“还许蛾眉能殉生”,说的是在亡国之时,柳如是愿与钱谦益一同殉国,但钱谦益却赖死贪生。想必,整天把儒家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礼义廉耻挂在嘴边的钱谦益,在九泉之下面对柳如是也该感到惭愧。这样的两个人,让程庭鹭都觉得,不好意思把他们说到一块、写到一块。此外,“难合传”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自古女子都是柔弱的形象,女侠之辈少之又少,所以很难找到像柳如是那样带有侠气的女中豪杰一起“合传”。


李曾裕《满江红·题河东君像》

李曾裕《满江红·题河东君像》全词如下:

地老天荒,何处问、贞松文梓。剩一树、残阳秋柳,青青如此。眉缬常缄天壤憾,波眼偏阅兴亡事。又西风、玉笛冷关山,伤心泪。

花月梦,妆楼记。今古恨,琴川水。这一腔热血,欲销无计。青史何关儿女愤,绛云谁识笙歌地。只虞山、不语卧斜阳,苍烟里。

作者李曾裕(1810—?),字玉之,号小瀛,上海人,曾为官浙江同知。清咸丰年间侨寓在嘉定。该词见于其《舒啸楼词稿》。

上阕开头句气象开阔,叙事宏大,大意为:白鹿塞坚贞的古松,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势磅礴,盘根错节,与山崖紧密相结,如今这样的巨木哪里才能找到?第二句又说,只见秋日傍晚的残阳、软弱无力的垂柳,青青不过如此,毫无生机。最后话锋一转,提到古往今来,在国家发生巨大变故之时,女子一般是闭口不加议论,顶多在心中感慨,而柳如是却“波眼偏阅兴亡事”,历经国家兴亡、政权更替,为天下忧心。

下阕,李曾裕也主要是用了比兴和感发。在作者看来,柳如是身怀报国之志,喜谈兵事,常常一身戎装,然一腔热血却无处抛洒。岁岁年年,时过境迁,有谁还记得绛云楼里的夜夜笙歌,又有谁还认得绛云楼的具体位置?只有青山不老,而在一旁见证的虞山只是静悄悄地在“斜阳”“苍烟”里横卧。


刘履芬《眉妩·河东君小像》

刘履芬《眉妩·河东君小像》全词如下:

问春时红豆,曲里青芜,何处寄凭弔。小劫沧桑泪,传神笔,风流谁写遗稿。绛云梦悄,恁皁纱、欹侧偏好。薄游事、七夕欢期订,比牛女盟早。

修到双星天巧,为定情诗出,郎意颠倒。自惜惊鸿影,茸城路、匆匆谁送归棹,絮飞燕老。又故宫、无限衰草。把夫壻长怜,钗钏卸对妆笑。

刘履芬(1827—1879),字彦消,号泖生,一号沤梦,浙江江山人,曾代理嘉定知县。该词见于刘履芬《鸥梦词》。刘履芬是一位内心极为敏感的学者,他点评的《红楼梦》细腻丰满,这首词也写得非常华丽、缠绵。

词中上阕表达了作者看到柳如是小像后勾起的相思之情。他感叹该去何处凭吊美人,又感慨好在有眼前这帧小像,虽不知谁画,却把柳如是的风流潇洒传神地刻画了下来。之后,作者又思绪翩翩,想到绛云楼里,钱柳二人可歌可泣的感情。

下阕提到的定情诗,则重提了柳如是一身男装拜访钱谦益的场景——她在拜访时曾赋诗:“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得到了钱谦益击节称赞,两人的爱情便也由此开启。后一句,又感叹钱柳二人的婚礼虽引来众人围观,但又有谁真心送上祝福。而钱谦益离世后,失去了庇护的柳如是日子更是不好过——柳如是不为族人所容,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46岁时自尽,葬于虞山。数百年过去,物是人非,作者再看这帧小像,又有些同情可怜钱谦益了,在社会上、史书上,大家对他褒贬不一,但对柳如是几乎都是给予高度评价,柳如是脱去了从前妓女的形象,卸掉了外表的“妆”,成了一位奇女子,值得人们尊敬,那么她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含笑了。


张修府《沁园春·题柳如是小影》

张修府《沁园春·题柳如是小影》全词如下:

侠骨仙姿,省识春风,残缣宛然。记华堂初访,分笺赌韵,明湖小住,载酒移船。江令多才,云英绝艳,海燕双栖总宿缘。风流甚,只横波眉黛,许并婵娟。

匆匆劫换桑田,恁鸡犬淮南未要仙。算尘鞿误尽,枉劳密语,情思抛却,更证初禅。白首同归,青山无恙,让与催徽小影传。虞阳路,待重寻墓碣,芳草如烟。

张修府(1822—1880),字允六,一字东墅,自号悔斋,南翔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历任永顺、长沙、永州知府。该词见于张修府《小琅环园词》。他所写仍以叙述为主,且用的是倒装句。

“侠骨仙姿,省识春风,残缣宛然”一句,大意为:如今有幸得见柳如是画像,虽画布已老旧,但仔细端详,仍能窥得其侠骨仙姿,果真如传说中那般,像天仙一般美丽。这是作者由画到人、由感性到理性的叙述,因为画中人像并不能看到侠气,柳如是的“侠”是张修府此前通过志传等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形成的印象。第二句立即将场景转换至钱柳二人的浪漫情感中:柳如是初访半野堂,钱柳二人一见钟情;两人分韵作诗,你来我往,花前月下,载酒移船。

后两句多用典。“江令”,即江总,隋朝人,先后仕南朝的梁、陈、隋三朝,此处喻指由明降清的钱谦益。“云英”是唐代歌姬的名字,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文中指柳如是。“海燕双栖”典出“海燕双栖玳瑁梁”,意为海燕飞来总是成双成对。“风流甚”三字,则为世人对钱柳二人老少爱情的普遍评价。“横波眉黛”引用了苏轼的“娇眼横波眉黛翠”,形容柳如是眉如远山岚黛、目如秋水横波。总之,上阕主要叙述了柳钱的爱情故事。

下阕笔锋一转,词意高格。用“鸡犬淮南”讽刺了钱谦益降清,却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一生都在为功名利禄等尘事所累,却枉费了柳如是一片苦心。如今,那些关于在虞山下平淡度日、两人相爱到老的承诺,早已成过眼云烟。最后两句,则是作者感叹惋惜之语:眼下只有青山未变,徒留眼前这幅小像,来日若有机会要再去常熟虞山,重寻柳如是墓碣,估计届时也只是“芳草如烟”的景象了。


章树福《翠楼吟·柳河东像》

章树福《翠楼吟·柳河东像》全词如下:

水碧湔裙,苔青点屐,空余镜影姝丽。虞山三尺土,替春絮年年和泪,千金难抵,算绝代聪明,前身罗绮。风吹起,绛云楼外,落花香细。

底事红豆诗笺,便那时心许,齿痕盟臂。栖尘原不惯,但私怨黄门深闭,芳魂销矣。感石火须臾,珠尘飘坠,真无计,有谁还借,一袈裟地。

章树福,字清甫,嘉定黄渡人,清咸丰《黄渡镇志》编者。该词见于章树福《竹坞词续》,词注为:“咏柳河东像,应吴门戈顺卿(载)先生消夏词社之作。”

上阕,章树福的描写从静态写起。他说,尚湖边的溪水依旧安静,河边的石头苔青点点,河水清澈得像镜子,映照着美丽女子的倒影,那倒影分明是柳如是的样子。物换星移,物是人非,“虞山三尺土”,年年接纳多少树叶、花絮和眼泪,河东君生前可谓身家万贯,聪明绝代,如今成过眼云烟。一阵微风吹过,绛云楼外,只见落花无奈飘落,带着淡淡的香气。

下阕,章树福仍然采用半实景、半抒发的手法。头一句中的“红豆诗”指的是柳如是的诗词,暗指钱柳二人以诗词结缘,两人海誓山盟、坚贞不渝。但钱谦益死后,柳如是却为族人所不容、为世俗所不接纳,最终自缢而亡。“感石火须臾,珠尘飘坠”是章树福的感发。他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无人愿意挺身而出为柳如是说句公道话,也无人愿借一身袈裟与她,为其觅得一条生路。


王庆勋《贺新凉·东墅嘱题河东君像》

王庆勋《贺新凉·东墅嘱题河东君像》全词如下:

丰格天然净。阅沧桑、生绡一幅,尚留春影。似为曾栽红豆树,要唤相思梦醒,还领略、当年情景。妾意何如郎意薄,任才人千古评量定。眉一寸,锁愁紧。

皋桥枉说甘偕隐。剩心头、无边恨事,有谁能省。末路才知真气节,岂果红颜薄命。怎易为、悲秋消损。一样尚书楼上燕,系红襟、不怕西风冷。巾帽整,愧菱镜。

王庆勋,字叔彝,诸生,南翔人,浙江候补知县,以海运功累擢杭州、严州同知。该词见于王庆勋《诒安堂诗余》。

王庆勋所看到的这幅柳如是小像,与张修府所题应是同一幅,因为这首词是他应张修府所嘱而作。王庆勋工诗能书,有人评价其词系“浙派”余波,略见绮丽。此词恰好印证了他的这种词风。

王庆勋的词曲折、跳跃、起伏,上阕就铺陈开了四层意境:这纯洁、美丽、阅尽人间沧桑的女子,可惜只留下一幅“生绡”小影;睹物思人,让人想到当年钱柳二人的浪漫爱情故事;钱柳早已作古,后人自有评价;而妙就妙在结尾的“眉一寸,锁愁紧”,这个“眉”,既可以是画中柳如是对家国巨变的“愁”、对身为女子不能疆场杀敌的“愁”、对丈夫软弱的“愁”、对未来生活前途的“愁”,也可以是王庆勋看到画像,脑海中回忆这位女子的故事后,眉宇间不自觉为其皱眉悲愁。

下阕歌颂了柳如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不惧死亡的真气节,同时又悲叹其红颜命薄。皋桥位于苏州市,因皋伯通所居而得名,传说东汉著名的隐士梁鸿曾隐居于此。“一样尚书楼上燕,系红襟不怕西风冷”中,“尚书楼上燕”典出唐代尚书张建封之子张愔为爱妾关盼盼筑燕子楼,张愔死后关盼盼独居燕子楼,此处比拟钱谦益和柳如是。但同样是爱妾,柳如是却是红襟紧系、能抵御风寒的坚强女子,她如果照着镜子整理巾帽,菱镜都可能因其英姿而自愧不如。

六阕词,牌调不同,风格各异,抒写了一段旧事,回忆了一位古人,其中的吁嗟慨叹、悲忧深思,铺陈叙事,可供学习赏玩,颇有意趣。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