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

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

钱文辉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八十六岁的人生,前人曾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少有大志,试吏弗遂,弃人间事,寄情于画。”

黄公望生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八月十五日,本姓陆名坚,居常熟城内子游巷。幼年父母双亡,寓居常熟小山的永嘉(郡治温州)人黄乐九十岁无子,见陆坚聪慧,收为嗣子,曰:“黄公望子久矣。”于是陆坚改姓名为黄公望,字子久。

青年时代的黄公望关注国家大事,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投身仕途,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当时元朝统治者并不袭用历年科举取仕的方式,歧视汉人,规定汉人做官,必须由人推荐从吏员做起,而吏员是地位低微的政府机构办事员。黄公望二十多岁到浙西肃政廉访使徐琰手下任书吏(文书),四十多岁又到京城大都,在御史台下属的察院当书吏,其上司是平章政事张闾。元仁宗派张闾经理江南田粮,张闾借此威逼敲诈,搞得民不聊生,张闾在延祐二年(1315)下狱,为此黄公望受到牵连下狱。出狱后,已近五十岁的黄公望开始隐士生活,入新道教全真教,改号“一峰”“大痴”。全真教重云游,黄出狱后一度返回家乡,后来过着云游生涯,问山寻水,探奇历胜,以看相占卜和教授弟子为业,以诗酒绘画自娱。

黄公望云游了很多地方,松江、苏州、太湖去得最多,边游边作画,寄情于山水,成为大画家。黄六十岁到七十六岁,有很长时间隐居在故乡常熟小山(虞山西北麓的一座小山名,附近有农民居住,今为大义小山村),游尚湖,观虞山,以小山附近之赭石作画。其友人危素、清容常到“仙居”(黄氏小山居处)索画。黄公望七十五岁时,历时五年相继完成了《仿古二十幅》,黄自题该画时特别强调其画“得于景物之助”:“余所作二十幅,模仿固多,而尤得于景物之助。观者尚谓老人不能自用而徒仿古求工,则又非能知老人者也。”这所谓“景物之助”的“景物”,主要是黄公望晚年隐居常熟小山时的常熟湖山景物。历代画论上所作黄观摩尚湖、虞山及独饮清吟的种种描述,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黄晚年隐居常熟小山的情况,如:“后居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霁雾之气运,得之于心而形于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图绘宝鉴》)“隐居小山,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瓶水中,桥殆满。”(《海虞画苑略》)

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七十九岁时偕其友无用师一起去富春江居游经营七年,始画成长卷《富春山居图》。此图是黄顶峰之作,是元代最杰出的水墨山水画,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极品。

黄公望临终前几年因爱杭州湖山之美,由富春迁至杭州之筲箕泉隐居。次子德宏随父迁居杭州(长子德远仍居常熟小山,其后代世居常熟小山一带)。至正十四年(1354)十月二十五日,八十六岁的黄氏卒于杭州,临终关照家人归葬故乡虞山其庐旁。今其墓尚在虞山西麓原小山附近。

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已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笔者以为有两件事需要讨论一下:

一是黄公望的籍贯。黄公望为常熟人,这早已成公论。以前有“衢州”“富阳”“松江”诸说,都已被学界否定,这些都是其游历地或寓居地,并非出生地。现在又有人提出“黄公望,常熟人,一说平阳人”,理由是《富春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

黄公望确有在画作上自题为平阳人的,如其《江山幽兴图卷》(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画后署有“江山幽兴,大痴学人生平阳黄公望戏写”。平阳为浙江永嘉郡属县,这是他寓居常熟小山的养父黄乐的籍贯,黄公望作为嗣子,尊其养父,有时落款用“平阳”,按黄公望的出生地,其籍贯是常熟。这方面的证据很多:其一,元人钟嗣成《录鬼簿》:“黄公望……系姑苏琴川子游巷居”(常熟亦称琴川),钟氏此书著于1329年,黄当时尚在世,六十一岁。黄是钟的友人,同时代人写同时代人,最为可信。其二,元人夏文彦《图绘宝鉴》称黄为“平江常熟人”(平江为苏州别称),也是同时代人写同时代人,最为可信。其三,黄在与友人王渊合作的《东山小隐图》上,落款为“吴门黄公望、临安王渊。京兆杜本题识。”自称“吴门”,确证黄之里籍为吴门。苏州称吴门,常熟属苏州,故称“吴门黄公望”。其四,近人金鹤冲编修《海虞小山黄氏家谱》以黄公望为始祖。据家谱记,黄晚年去富阳、杭州,次子德宏随之,遂成浙系黄氏后裔,而长子德远仍留居父地常熟小山,子孙后裔至今蔓衍在常熟小山、大义一带。

二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内涵。十几年前美术界有人用摄影来证明《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春的真山真水,说该图与富春江两岸景色几乎一模一样,可以相互参看。笔者以为《富春山居图》是黄对江南山水的艺术概括和提炼,有富春山水的情貌,也有江南山水及常熟山水的情貌。理由是:其一,黄公望七十九岁去富春江,开始绘此图,画了七年才完成。在画了三四年时,黄预先题识:“阅三四载未得完备,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意思是三四年未得完成此画,是因为把画留在富春山居而人经常外出游历,搜集素材,黄公望写此题识时在江南胜地云间(今上海松江):“故先识卷末于云间夏氏知止堂”,可以说黄是以整个江南山水精神入画于《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在七十九岁去富春江之前,十多年间长期隐居在故乡常熟之小山,朝夕面对尚湖、虞山,其居处也极富江南山水情趣。清初常熟大画家吴历曾寻访黄公望旧居,其《题黄子久虞山小筑》诗曰:“痴黄小筑傍溪湾,松径萧萧木叶斑。秋静绝无游屐到,一峰苍翠板桥间。”《富春山居图》中,不可能排除他长期积累于胸间的常熟山水情貌。其二,元画与宋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宋画主写真,元画主写意。明董其昌以为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句可视作元画的特点。黄公望不同于一般元代画家,他的独特之处是既尊重宋画的写真传统,又开创“元人尚意”新境。他的山水画,介于写实与写意之间,形似神似兼备,《富春山居图》即是这方面的经典代表作。黄公望走遍江南诸胜,从大自然中汲取素材,《富春山居图》是江南山水的艺术概括。明代状元、大画家吴宽曾见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他作诗道“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沈石田追仿黄大痴长卷为樊御史举题》),说展视《富春山居图》,仿佛乘舟观看吴越江南的山水之美。吴宽对《富春山居图》概括了江南山水之美的认识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这也是对该图的正确、精到的艺术评价。

(作者为常熟文史专家、常熟黄公望文化研究会顾问)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