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
朱伟
柳如是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脚下。黄裳先生1982年曾写过一篇《钱柳的遗迹》,记他坐着三轮车寻墓的经过,墓在山脚下公路边,这是清楚的。没想到再去寻找,还是费一番工夫。也许因为估计不足--买一张旅游图,钱谦益与柳如是墓清晰标在虞山南路上,左边不远是瞿景淳墓,瞿式耜墓则在后面山上。瞿景淳是瞿式耜的爷爷,曾修过《嘉靖实录》。
这些墓都在原拂水山庄内,山庄原为瞿家家产。"拂水"意境,风拂水,水拂柳丝绿堤,"拂","拭也"。查牧斋年谱,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钱谦益24岁,到这里做当时16岁的瞿式耜的老师。崇祯元年,瞿式耜就因师生关系,受钱谦益牵连被罢官。钱谦益移居拂水山庄已是崇祯三年49岁,崇祯十六年(1643),他62岁在庄内盖了绛云楼,瞿式耜为他刻《初学集》。等甲申年后清军南下,钱谦益迎降,瞿式耜到南明当官,随后到广东、广西,成为桂王的兵部尚书。桂林城破,瞿式耜殒于1650年,他死前绛云楼一场大火,把钱谦益的多数藏书烧为灰烬。瞿式耜死后14年,钱谦益病故,家业早已破败。钱谦益死后1月零4天,柳如是在逼债声中悬梁自尽。
瞿、钱两家墓园往东不远,黄裳先生文中曾提到有清初名画家王墓,旅游图上不见标示。王是画界"四王"之一,清军南下时他14岁,之后创画派就称"虞山派",其最有名就是为康熙所作的《南巡图》。瞿、钱墓园往西,则是光绪师傅翁同的家族墓园。这条线上,这些相邻墓主关系本身就极有沧桑感。
没想到,寻墓过程,几乎与黄裳先生20年前记载一样。因是去苏州途中,出西门大街,暮色已在淡荡中。晚秋阴蕴天气,不见夕阳,穿过也许已废弃的烟囱、厂房,明明见路边有"柳如是墓"标,就是找不见。打电话问景区,指示是清楚的,路边人却就是无知。眼见夜色飘飞弥合,颇觉怅惘间,忽然柳暗花明,总算有人说,其实就在路边眼前。原来故人几乎就枕着喧闹,碑乃常熟市政府2000年立,柳如是墓在钱谦益墓西侧。相信都已不是黄先生20多年前所见模样,其实即使20多年前,大约也是徒有其表而已。
黄先生20多年前文中记钱谦益、柳如是墓为陈文述重修,引《中华文史论丛》刊载瞿凤起记载,说柳如是墓1937年与1950年曾先后两次被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了范景中、周书田两先生编纂的《柳如是事辑》,瞿凤起写于1981年的此文也在其中,后还转抄查揆的《河东君墓碣》。瞿凤起是常熟著名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的第5代主人,铁琴铜剑楼藏书其实从第4代主人瞿启甲起已流散,解放后瞿凤起与他两个哥哥将余书全部捐给北京图书馆后已无书可查。瞿凤起记录柳如是墓被盗无出处,大约是坊间流传。查揆是浙江海宁人,嘉庆九年(1804)的举人,比嘉庆十四年当上常熟知县的陈文述大1岁。
按陈文述的《重修河东君墓记》,他是当上知县后第二年早春二月来到拂水旧址,"就荫敷坐,啜茗涤烦",嗟叹红粉成灰。旁边真武寺有老僧,说河东君冢在钱园之侧、瞿墓之西。此时距柳如是死已150多年,"星霜屡易,人物代谢,鹤冷苔荒,蛩凄水咽,碑既不存,墓亦不可指矣"。这位知县怅惋决心修墓,从钱家后裔访得,"遗冢于花园桥之北,中山路之南,东界小沟,西接园弄,盖即秋水阁、耦耕堂故址"。墓修成请好友查揆写了碑文。查揆工骈体,碑文最后的铭写得漂亮,总结为:"似花非花,如镜非镜。住四禅天,为色究竟。生也慧业,死也正命。去来洒然,婵娟掩映。天之生是,为才者媵。""四禅天"指佛教色界的四种境界,"色究竟天"为第四禅,是色界极处,指"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媵"是随嫁,也有献身的意思。
在柳如是墓前,最易回想当年场景。据牧斋年谱:"拂水山庄,在虞山拂水岩下,牧翁得之瞿氏而筑耦耕堂,后徙耦耕于丙舍。其旁有闻咏亭,东南为朝阳榭,极南为花信楼,极北为明发堂。明发东为山楼,楼有东轩、西轩。明发西为别馆,有泉曰归来。东轩者,牧翁与陈夫人、河东君皆曾停柩焉。西南为秋水阁,河东君葬秋水阁后。牧翁葬父墓旁,在明发堂前。"在《牧斋初学集》中,耦耕堂、秋水阁、明发堂、朝阳榭、花信楼都有记。"耦耕"是两人并耕,陶渊明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这另一人是被称为"嘉定四先生"之一的程嘉燧。程嘉燧比钱谦益大17岁,故于甲申年前腊月,免了心灵搓磨。钱谦益记,万历四十五年(1617),他与程嘉燧曾在拂水山庄"流连旬月,山翠湿衣,泉流聒枕,相与顾而乐之,遂有栖隐之约"。堂筑成于崇祯三年,秋水阁则成于第二年。当时山庄"无垣屋之蔽,无藩篱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在《明发堂记》中读到,"秋水阁后,竹树掩暖,涧石错列","皆墓域也",堂名就取自"前荣后寝,高明而靓深"。"庭中有老梅修竹,浮水溜渠,空翠自坠,清荫不改。堂之东,步檐周流,回廊交属。其前楹,近临墓道,游人仕女,并肩接踵,薄而观之,如坐镜中,纷红拖碧,如杂图画。"
伧然眼前,山却无势泉无影,粉尘漫天烟树不存,空有一道"拂水堤"伸至尚湖。想《秋水阁记》中为起名,曾有自问自答。先以主人口气,说凭楹望去,吴王拜郊之台,已为荆棘封闭,三国筑的壁垒已荡为江流;;上下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皆杳然不可复迹,而何况"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随后有答:"不然。于天地之中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中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灶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庄子·秋水》中,"井灶"喻各自家园,"腐鼠相吓"指(类似凤凰)与吃腐鼠的鸱(类似猫头鹰)对比。物之所生而安者,趣各有极。人生就如此。
清 顾韶 写柳如是幅中小象轴 上海博物馆 (shanghaimuseum.net)